巴黎圣日耳曼用登贝莱制造优势,阿尔特塔却用孱弱的前场资敌
在这个赛季初,显然不会有多少人想到,巴黎圣日耳曼和阿森纳会在欧冠半决赛相遇。
两支球队在欧冠的历史上,都缺乏足够的存在感,更经常出现在这片舞台的边缘,但近年来,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到了舞台中央。
在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下,阿尔特塔的球队抗击打能力与日俱增,尽管其中难免出现球员依靠身体来支撑教练战术的味道,但至少在这个混乱的赛季里,阿森纳凭借这一点来到了半决赛;相遇阿尔特塔的混搭,路易斯-恩里克的风格则在凸显瓜系战术的“传统”,坐拥两名中锋的情况下砍掉中锋位置,然后凭借无锋阵走到这里,也只会是恩里克能干出来的事情。
巴黎圣日耳曼这边自不必说,唯一的变化就是杜埃首发,顶替了巴尔科拉的位置,其他区域都是常规人选,而在阿森纳这边,他们则没有延续此前梅里诺首发中锋的思路,今天由特罗萨德和厄德高突前,赖斯、梅里诺都出现在了中场的位置。
所以在思路上,两支球队都趋于常规,至少是这段时间内两支球队的惯常打法,但在站位上,恩里克给阿森纳带来了一点麻烦。
开场之后,恩里克的球队展现特点,大部分位置矮小、灵活、轻便、能跑,于是在无球和有球阶段,都展现出了极强的存在感:
过程中,阿森纳出现的问题相当清晰,中前场前压的过程中,登贝莱捕捉到了他们两线之间的空当,从而打破了阿森纳的整个逼抢线:
所以从这次防守中来看,问题似乎出现在基维奥尔的身上,他离登贝莱的位置实在太远,给了后者太大的接球和处理球空间,但在随后的比赛当中,你就可以看到,问题不是单纯出在基维奥尔的身上。
因为,登贝莱的回撤力度极深,甚至多次出现在中场或后腰一线拿球:
如果登贝莱退到如此深的位置,多次组织巴黎圣日耳曼的进攻,这显然就不只是阿森纳中卫应该思考如何限制的问题了,而是阿尔特塔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登贝莱如此回撤,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,之前打利物浦等球队时,已经有了类似的先例,所以这一点不难预判。理论上来说,如果从限制对手发挥的角度出发,腾出一个人来人盯人,自然是相对容易做出的选择,换做穆里尼奥,他十有八九会如此选择。
即便不进行人盯人,放任登贝莱在外围拿球,也要在他活动到核心区域的时候,用相对跟得上他的球员来进行限制。
然而,阿森纳今天一点也做不到。
首先,阿森纳的体系决定了他们无法进行人盯人。
突前需要两人,边路需要两人,加上四后卫防守体系,这些都难以改变,所以在中场只剩两人的情况下,阿森纳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来跟防登贝莱。
一旦如此冒险防守,登贝莱把其中一个中场拽到外围,其他位置接球的时候,就会看到中场大片的空当:
其次,阿尔特塔所选择的人员特点,也使得他们无法限制登贝莱。
和滕哈赫还会用利桑德罗-马丁内斯这种矮中卫不同,阿尔特塔这几年在防守的核心区域更倾向于使用高大球员,中卫自不必说,赖斯、梅里诺都是大个子,于此同时,防守不行,但有些特点的若日尼奥出场时间愈发缩短。
就连边后卫的位置,津琴科都需要让位于斯凯利、卡拉菲奥里这些要么更有力量,要么更有体格的球员,所以今天这一开局,阿森纳势必是限制不住登贝莱的。
更何况在以上两大现状之外,作为队长的厄德高还在不断招呼身后的队友们上前逼抢,就像根本没有看出来丢球是怎么丢的一样:
所以在上半场的开局阶段,阿森纳在主场完全失势,球权被巴黎圣日耳曼基本夺走,防守还限制不住对方的关键球员,前20分钟,阿森纳只有一次反制:
直至第21分钟,萨卡才在前场拿到了球权和进攻的机会,还没有成功:
所以在进攻如何开展这一问题之前,阿森纳首先需要把球权拿回来,这样一来,阿森纳才能把萨卡托到进攻端,进而给巴黎圣日耳曼制造真正的压力和难题。
实际上,这一环节可以靠时间来帮忙。
作为典型的靠跑动和传接来驱动的瓜系球队,巴黎圣日耳曼的比赛有着清晰的分布模式,两个半场的开局往往表现更好,随着时间的推移,表现会逐渐回落。
导致这一表现波动的原因自然和体能有关,后者的变化影响着球员的跑动强度和做动作的能力,即便恩里克在大部分位置都尽量选择矮小的球员,但依然无法保证强度基本维持在水准之上,一旦水准下降,跑动和传接效率下降,就会暴露缺乏稳健的接球点的问题。
所以在20分钟之后,阿森纳其实夺回了一些局势,打出了一些进攻:
尤其是第45分钟这次斯凯利后插上策动的进攻,是上半场威胁最大的一次进攻:
而巴黎做得不够的地方在于,他们在上半场没能在廷贝尔身上打出一张黄牌:
这使得后期跑动下降之后,无法从这一路打出通道。
所以,假如比分是0-0,阿森纳还可以顺势而为,比如半场前半段先例行防守,后半段利用对手自然的表现回落,从而打出自己的特点,形成各打一段时间好球的态势。
然而,阿森纳已经落后,而且还是在主场落后,所以他们需要踢得更加主动,第一步就是先把球权抢回来。
但是,突前的特罗萨德在场上拿不住球权:
这个时候,阿尔特塔就需要意识到,他需要把梅里诺提上来,尽管厄德高在低位位置争夺的表现是这样的:
阿尔特塔也不能产生犹豫,梅里诺在中场位置既不能防守登贝莱,又不能发挥特点,几乎是完全没用的状态,他应该上来,用身体压制巴黎在核心区域的维蒂尼亚和马基尼奥斯,从而帮助阿森纳把球权拿住。这和联赛中有球权的比赛是不一样的,阿森纳需要用梅里诺把球权抢回来。
至少在上半场临近结束前,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有机会做到这一点:
尽管梅里诺在下半场开局阶段,一度帮助阿森纳在定位球环节扳平比分,但越位的结果让他们只能重新开始努力:
战术上没有丝毫的变化,这样一来,阿森纳就只能等待巴黎圣日耳曼的自然退潮。
由于中后场球员身材普遍高大,转身、扭身的能力和巴黎圣日耳曼的小个子球员无法媲美,所以阿森纳的传切效率本身就比较有限,最有威胁的萨卡被战术自身战术卡在二线,只有球权在脚才能来到前场。
突前区域,没有速度,也没有对抗能力,接球就此成为了阿森纳在这场比赛的最大难题,这使得阿森纳在下半场的发力也是有一搭没一搭,第56分钟,赖斯后插上带出的这次进攻:
其实和上半场末段斯凯利传马丁内利那脚是一样的,看起来颇具威胁,但能出现几次?
而且,靠边后卫和后腰上前才能形成威胁进攻,那突前球员和如此布置战术的教练看着需要脸红。
毕竟在阿森纳打出零星进攻的这段时间,处于空位的登贝莱还在发威:
70分钟区间,登贝莱受伤离场,这本来是阿森纳绝佳的发力时机,但阿尔特塔再次错失机会,他没有进行换人和调整,反倒坐视恩里克在80分钟前换下两人。
瓜系教练不喜欢调整的毛病在阿尔特塔身上再次出现,反倒是恩里克被迫调整,错进错出之间,让巴黎圣日耳曼跑动下降、表现退潮的时间点一再延后。
尤其是当恩里克换上贡萨洛-拉莫斯之后,巴黎圣日耳曼反而成为了在比赛末段更具威胁的球队,一度非常接近打进第二球:
没有做到,固然可惜,但巴黎圣日耳曼已经足以拿下这场比赛,因为他们表现出色之余,阿尔特塔和阿森纳也帮助了他们不少。
本场比赛,阿森纳的不足清晰暴露。
归根结底,还是我们的老生常谈。萨卡作为最具威胁的球员,常年被教练的战术压在二线,这一点在多年之后,积累出了一次严重的腿筋受伤,然而伤愈之后,还是没有任何变化。
萨卡需要球权才上得去前场,才威胁得到对手,但突前球员根本就无法帮助球队拿下球权,特罗萨德本身就没有这个实力,至于厄德高,我们就不必多说了。
从2021年到今天,我们不断地重复点出这个问题,一切都有据可循,只是现在早已尾大不掉了。
你可以说他们走在钢索上,极端思路使得他们的每一步看起来都有些惊险,每场比赛都会出现一点不足,但在思路上,恩里克的球队确实在尽力做到自洽。
而且,他们看起来也非常愿意承受由此产生的代价,表现不佳时,球员也能接受教练批评的方向和思路,就像登贝莱这个赛季的多方面蜕变,那就变成了周瑜打黄盖,我们这些外人都说不上什么。
如今,距离晋级决赛只差一步之遥,第二回合还将在主场进行,巴黎圣日耳曼的前方光明了许多,就看他们的表现了。